近年来,美国处处强调自身利益,实施“美国优先”战略。美国的“美国优先”战略是一种以美国自身利益为核心,试图通过各种手段维护其全球主导地位的政策。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深受美国优先战略的影响,一直被打压。中国企业如华为、中兴等被列入管制清单,被限制采购一些高科技芯片。凡此种种,不胜枚举。美国就像是全世界的管家婆,倡导美国优先,呲牙咧嘴挥舞着制裁和管制的大棒,作威作福奴役着全世界,为其所用。为此,中国也不得不采取反制措施和应对战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的嚣张气焰。
什么是美国优先战略?“美国优先”战略就是强调美国自身的利益和需求置于首位,主张通过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手段,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确保美国在经济、军事和政治等领域的绝对优势。美国优先实施手段主要表现,一是在经济领域,通过加征关税、限制外国投资、推动制造业回流等措施,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二是在外交领域上强调美国的“共同防御”和“互惠贸易”,要求其他国家在贸易和军事上对美国做出更多让步。三是科技领域中加强对中国等国家的技术封锁和出口管制,试图遏制其他国家的科技发展,以维持美国的科技霸权。
美国优先战略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极大。首先破坏国际合作。这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做法,导致全球贸易摩擦加剧,破坏了多边贸易体制和国际合作机制。其二加剧国际紧张局势。频繁的制裁和军事威慑,使国际局势更加紧张,增加了冲突的风险。其三损害全球经济发展。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仅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对美国自身的经济增长带来了负面影响。
美国优先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中国政治经济,中国政府不得不采取反制措施和相应应对战略。这些措施和战略的实施,令美国优先战略对中国的冲击力逐渐减弱。
中国的应对战略之一合作共赢。合作共赢战略强调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其他国家开展广泛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合作共赢战略在经济领域,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自由贸易协定等,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还通过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资,推动全球经济的复苏。合作共赢战略在外交领域,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通过多边机制,如上海合作组织、中非合作论坛等,加强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合作共赢战略在科技领域中,中国积极推动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分享科技成果。
合作共赢战略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深远,首先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中国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大动力。其次推动多边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和推动多边合作机制,维护了多边主义的权威,促进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再次增进国际社会的互信。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广泛合作,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信任和尊重。
中国的应对战略之二自主创新。中国强调自主创新,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中国的自主创新战略是推动国家科技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当前中国自主创新战略的主要内容和进展:
一是加大研发投入。研发经费持续增长,2024年,中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超过3.6万亿元,同比增长8.3%。研发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与GDP之比)达到2.68%,比上年提高0.10个百分点。基础研究投入增加,2024年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2497亿元,同比增长10.5%,占R&D经费比重为6.91%,延续上升势头。
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企业研发投入占比高,2023年,企业占全社会R&D经费的比重为77.7%,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政策支持与激励,政府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三是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加速,中国通过建设创新集群,如北京、深圳、上海、广州和苏州等城市,促进大学、研究中心、科技企业和初创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新质生产力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四是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人才队伍建设,中国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2023年,中国研发人员总量达724万人年,连续11年稳居世界第一。教育与培训,提升劳动年龄人口素质,增加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为创新发展提供丰富的人才储备。
五是完善创新政策体系。政策支持与保障,中国政府不断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通过财政、金融、税收等手段,引导社会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新型举国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六是提升国际竞争力。全球创新指数提升,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持续上升,科技创新成果在国际上占据重要地位。原创性成果涌现,近年来,中国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中国的应对战略之三国产替代。通过本土化供应链建设,逐步替代进口产品和技术的过程。 国产替代的优势明显,首先安全可控,核心领域去依附化(统信UOS操作系统替代Windows)。 其次采取梯度替代策略,从低端替代(家电组装)向高端突破(上海微电子28nm光刻机)。 其次是生态重构,构建本土技术标准(鸿蒙OS突破安卓/iOS生态垄断)。
中国的应对战略之四积极财政。不断制定出更加符合国情的货币政策、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引导企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要调整发展布局,在注重现有经济圈的基础上,向中部、西部注入新的发展动力,扩大承受面,以防在战争过程中,成熟经济圈被破坏导致的经济受挫情况的发生。
中国的应对战略之五资产安全。更加注重外汇储备、海外资产的安全。由于中国已经与国际金融圈深度融合,所以通过贸易,以及购买美元资产,我们已经获得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这些储备在平时对于稳定国际交易、稳定人民币汇率等有着重要作用。当然,由于投资需要,中国直接或间接获得的海外资产也一并成为了西方国家制裁中国的有力武器。在这一次俄乌冲突中,美国以及西方盟友将俄罗斯踢出SWIFT系统以及冻结俄罗斯海外资产的行为,让我们意识到,这些中国人用勤劳的汗水换来的价值,很可能在冲突和战争中遭到西方的抹杀。与此同时,也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隐患。更令人感到担忧的是,西方国家有可能通过平时的市场运作手段,将大量资本注入中国境内金融市场之中,在关键时刻,这些大资本很可能会对国家经济安全构成威胁。因此,中国必须要一方面将外汇货币储备多元化,确保海外资产回流渠道的畅通;另一方面,加强对国内大资本的监管力度,尤其是要全面禁止出现外资垄断企业,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我国外汇储备和海外资产在战时的安全。
中国的应对战略之六人民币国际化。以人民币国际化为抓手,构建与美元体系平行的国际金融秩序。为了减少在战时、平时美元霸权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必须要加快。通过争夺对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定价权,让人民币获得更多支撑力量。同时,通过扩大海外贸易的方式,一方面防止全球化出现全面逆转的情况,另一方面提升人民币的国际使用率。构建要给予美元体系平行的国际金融秩序,将会有效对冲各种经济危机和国际制裁风险。
中国的应对战略之七粮食安全。现阶段,针对粮食安全问题,不仅要守住粮食用地的红线,出台更多的惠农措施,而且更要确保包括种子、农药、化肥、仓储在内的各个环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要加大能源储备力度,加快新能源开发速度,通过进口地、进口途径多元化等方式,确保能源安全。总之,中国在各方面作了战略部署,化解以美国为首美国优先战略。
“美国优先”战略过于强调自身利益至上,而是中国应对战略旨在追求共同发展。在全球化时代,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各国的共同繁荣,中国合作共赢战略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
重要声明:
本站大部分文章为柴宇球、查修彭、储昭学、叶建艳等原创作品,任何个人和或机构在未经过本人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擅自转载或大段引用于商业用途,不得篡改作者姓名。如有商业用途的目的,请提前联系我们书面授权后方可操作!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方显格局,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