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谋略网!QQ群:298475172 VIP群:271211298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刘邦的政治谎言
:东方略  :2025-01-13 17:23:07  :1066

刘邦在政治斗争中的一些行为被后人认为是“政治谎言”,这些行为是他政治策略的一部分,帮助他最终建立了汉朝。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斩白蛇起义的谎言

刘邦在秦朝末年担任泗水亭长,负责押送犯人去骊山修陵墓。途中,许多犯人逃脱,刘邦担心受到惩罚,便率领剩余的囚犯一起起义。在芒砀山,他们遇到一条大白蛇挡路,刘邦一剑将其斩杀。随后,一位老婆婆出现,哭诉白蛇是白帝之子,被赤帝之子杀死。众人联想到秦始皇自称是白帝后裔,于是认为刘邦是赤帝之子,预示着他将取代秦朝成为新的帝王。

斩白蛇起义是一个美丽的故事,里面掺杂了太多谎言,经不起推敲。刘邦斩白蛇是可能,但是老婆婆哭诉、白帝赤帝等等或是后人添油加醋,或是当时政治宣传之需要。反观中国历代帝王在功成之后都有传说,如赵匡胤生在夹马营时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等,都是为了政治的需要。

对项羽的谎言

鸿门宴上的承诺:鸿门宴上,刘邦对项羽表现出极度的谦卑和顺从,言辞中充满尊敬和恭维,使项羽放松了警惕,从而得以全身而退。然而,这实际上是一种权宜之计,刘邦并无真心臣服之意,不久后便与项羽展开了激烈的楚汉战争。这说明刘邦对项羽的承诺是口是心非,谎言不断。

鸿沟和约的背弃

楚汉战争中,刘邦与项羽曾达成以鸿沟为界的和约,双方罢兵。但刘邦在签订和约后不久,便背弃承诺,再次发动对项羽的进攻,这一行为展现了他在政治斗争中的冷酷和无情,也体现了其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对功臣的谎言

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后,在封赏功臣的过程中多次食言。他承诺给予某些功臣的封地或官职,往往在实际操作中大打折扣,甚至完全不予兑现。这种行为引发了功臣们的愤怒和失望,导致朝廷内部出现不满和动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刘邦的权力,但也损害了朝廷的信誉和稳定。对韩信的“三不死五不杀”也成了一句空话。

对楚怀王的利用

刘邦在灭秦及楚汉战争初期,假借楚怀王的名义,号令诸侯亡楚,以此来增强自己的政治合法性及号召力。但实际上,他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一统天下的政治意图,而非真心维护楚怀王的权威。

yuefasanzhang.jpg

约法三章的幌子

入关后的“约法三章”不过是个幌子。刘邦进入咸阳后,召集当地名士,与他们约法三章,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废除秦朝的苛刻法制,以此赢得了民心的支持。然而,这种看似仁政之举,实际上刘邦不可能做到,只为后续的政治军事行动创造有利条件而采取的一种策略。等到他皇帝位子坐稳之后,刘邦感到“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让丞相萧何参照秦朝律令制定一部汉律。萧何在秦六律的基础上增加《户律》、《兴律》、《厩律》三章,制订了《九章律》,这就是汉律的核心和主干。后来,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刘邦又命令叔孙通制定了有关朝仪方面的专律《傍章律》十八篇。此外,韩信又制定了“军法”,张苍又定了“章程”。总之一句话,位子越来越稳,汉朝的法律条文越来越多。上世纪八十年代,考古队在湖北江陵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发现了一套完整《二年律令》,上面有律二十七种和令一种。汉文帝时期,因汉文帝时鉴于当时继续沿用黥、劓、斩左右趾等肉刑,容易造成终生残疾,才下令废除肉刑。

即位称帝时的推辞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前,受封的韩信、彭越等人上书请他即位称帝,刘邦先是假意推辞,然后在众人劝说下顺水推舟地接受了帝位。这种推辞行为,可能是为了营造一种自己并非主动篡位、而是顺应天命和众望所归的假象,以增强其称帝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总体评价

尽管刘邦在政治斗争中采取了一些被后人认为是“政治谎言”的行为,但这些行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为了实现更大的政治目标和维护国家的统一与稳定。刘邦的这些策略最终帮助他成功建立了汉朝,并为汉朝的长期稳定奠定了基础。他的政治智慧和权谋手段,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政治家之一。同时他也成为历代王朝开创者开了政治谎言的先河,不得不说他的谋略手段的高明,让很多人沉浸和享受其中。

重要声明:

本站大部分文章为柴宇球、查修彭、储昭学、叶建艳等原创作品,任何个人和或机构在未经过本人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擅自转载或大段引用于商业用途,不得篡改作者姓名。如有商业用途的目的,请提前联系我们书面授权后方可操作!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方显格局,谢谢!!!

  下一篇:没有了!
发表评论:
评论记录:
未查询到任何数据!
  • 电话:13912985125

    邮箱:76805046#qq.com(#换@)

    地址:安徽省岳西县毛尖山乡板舍村

  •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