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谋略网!QQ群:298475172 VIP群:271211298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艾斐:眼光与见识(人民论坛)
:谋略网  :2024-11-24 14:18:20  :1042

三顾茅庐.jpg

三顾茅庐,作为一个渴求人才的故事早已尽人皆知,它所潜藏的人生智慧与处世哲理也值得深味。比如,刘备为什么要三次邀请诸葛亮出山?而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又何以能对“当今天下形势”作出那样环环相扣的精当分析,并提出极富远见的应对战略?

显而易见,前者所体现的是眼光,后者说明的是见识。细细想来,蜀国的崛起与发展,不就正是由这眼光和见识的完美结合而促成的么?正因为刘备有识才的眼光,才会放下身段,无比虔诚地恳请诸葛亮出山。也正由于诸葛亮有高卓的见识,才确立了三分天下的战略构想。

眼光和见识虽然难以物化,不可量化,无法显化,却是卓越之人的基本素质与必备条件。卓越之人之所以卓越,在很大程度上就因为他们具有超乎寻常的眼光和见识。康熙帝玄烨虽不是清朝的首任皇帝,但以其眼光、见识和执政的时间之长久而成为清廷政体的实际开创者与奠基人,他不但开疆拓土,摒除奸佞,积极接纳汉文化,主动任用前朝才俊,真可谓雄才大略,目光如炬,见识超凡。唐太宗在同魏徵等人的交往中,所体现的不仅是眼光,还有胸襟。尽管魏徵曾是玄武门之变中的政敌,但他仍能倾听谔谔之语,并与属下平等讨论,谦和对话,虚心采纳,从而开创了“君纳忠谏,臣进直言”的治国懿范。

历史表明,无论是实现个人成功,还是成就一番大业,眼光与见识都断不可少。一个人但凡有了眼光,就会富有宏阔深远的视域,入木三分的穿透力,直入底蕴的明彻性。无论察人察事皆能见微知著,洞烛枢机,提挈要领,抓住内质。而当一个人有了见识后,则会在为人处世中每每高屋建瓴,深谋远虑,成竹在胸,极具创新思维和战略考量。正是这样的内在机理,使人们走向成功,干成大事。

重要声明:

本站大部分文章为柴宇球、查修彭、储昭学、叶建艳等原创作品,任何个人和或机构在未经过本人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擅自转载或大段引用于商业用途,不得篡改作者姓名。如有商业用途的目的,请提前联系我们书面授权后方可操作!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方显格局,谢谢!!!

  下一篇论思想统一
发表评论:
评论记录:
未查询到任何数据!
  • 电话:13912985125

    邮箱:76805046#qq.com(#换@)

    地址:安徽省岳西县毛尖山乡板舍村

  •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