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上过学,仅会写自己名字的农村妇女,居然在十几年间,创办出年销售额达20多亿元的民营企业。
“老干妈麻辣酱”成功靠的是什么?论实力,她丈夫早逝,还带着两个孩子四处打工,压根没什么实力;论机会,她做的是麻辣酱,属于传统产业,发展前景不明朗;论学历,她没有上过学,更谈不上读大学甚至“留洋”。而她却创造了非凡的业绩。
创造这个“神话”的妇女,叫陶华碧,她是如何让“老干妈麻辣酱”名闻四海的呢?
一、因势利导,抓住机遇就事半功倍
“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出生于贵州省湄潭县一个偏僻的山村。由于家里贫穷,陶华碧从小到大没读过一天书。20岁那年,她嫁给了地质队的一名队员,但没过几年,丈夫不幸病逝了,扔下了她和两个孩子。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去打工、摆地摊。
1989年,陶华碧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钱,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的一条街边,用四处捡来的砖头盖起了一间房子,开了个简陋的餐厅,取名“实惠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为了佐餐,她特地制作了麻辣酱,专门用来拌凉粉,结果生意十分兴隆。
有一天早晨,陶华碧起床后感到头很晕,就没有去菜市场买辣椒。她想:反正拌凉粉的佐料有好几种,缺少麻辣酱也不会耽误生意。谁知顾客来吃饭时,一听说没有麻辣酱,居然都转身就走。
这件事对陶华碧的触动很大。机敏的她一下就看准了麻辣酱的潜在商机,从此潜心研究起来,经过几年的反复试制,她制作的麻辣酱风味更加独特了。很多客人吃完凉粉后,又掏出钱来买一点麻辣酱带回去,甚至有人不吃凉粉专门来买她的麻辣酱。到后来,她的凉粉生意越来越差,可麻辣酱却做多少都不够卖。她心里又纳闷了:麻辣酱充其量只是一种佐料,这些人买这么多回去,吃得完吗?
有一天中午,她的麻辣酱卖完后,吃凉粉的客人就一个也没有了。她心里憋得慌,就关上店门,想出去看看别人的生意咋样。她走了十多家卖凉粉的餐馆和食摊,却发现人家的生意都非常红火。什么原因?原来就因为这些店铺做佐料的麻辣酱都是从她那里买来的!
第二天,陶华碧说什么也不单独卖麻辣酱了。结果,那些买不到麻辣酱的老板纷纷来求她,还半开玩笑地说:“你既然能做出这么好的麻辣酱,还卖什么凉粉?干脆开家麻辣酱工厂算了!”这话一下触发了陶华碧的灵感:是呀,有这么多人爱吃我的麻辣酱,我还卖什么凉粉?趁机开家工厂,岂不更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陶华碧舍弃了苦心经营多年的餐厅,于1996年7月借南明区云关村委会的两间房子,招聘了40名工人,办起了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麻辣酱,定名为“老干妈麻辣酱”。
让她发愁的是,办厂之初的产量虽然很低,可当地的凉粉店还是消化不了,余下的都要自己出去推销。于是,陶华碧亲自背着麻辣酱,送到各食品商店和各单位食堂进行推销。没想到,效果还真不错,不到一周的时间,那些试销商便纷纷打来电话,让她加倍送货,她派员工加倍送去,竟然很快又脱销了……陶华碧深感意外,却也因此吃了一颗定心丸。
1997年6月,“老干妈麻辣酱”经过市场的检验,在贵阳市稳稳地站住了脚,而且有冲出贵阳的势头。陶华碧心想:水深水浅都试出来了,我“老干妈”还怕什么?老话不是说要“趁热打铁”吗?索性,我扩大规模,把工厂办成公司得了!
二、“感情投资” 拥有超强的凝聚力
1997年8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工人一下子增加到200多人。此时,对于陶华碧来说,最大的难题并不是生产方面,而是来自管理上的压力。
她凡事亲力亲为,总是在人们想不到的地方关心人、体谅人。每当有员工出差,她还总是像老妈妈送儿女远行一样,亲手为他们煮上几个鸡蛋,一直把他们送到厂门口,直到看他们坐上车后,她才回去……陶华碧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帮一个人,会感动一群人;关心一群人,肯定就能感动整个集体。果然,这种亲情化的“感情投资”,使陶华碧和“老干妈”公司的凝聚力一直只增不减。在员工的心目中,陶华碧就像妈妈一样可亲可爱可敬;在公司里,没有人叫她董事长,全都叫她“老干妈”。公司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各异,他们每天吃、住、工作、生活在公司,时间久了难免发生摩擦,但只要陶华碧一出面,问题准会迎刃而解。就这样,公司全体员工在她“亲妈妈”一样的呵护下,团结一心地为“老干妈麻辣酱”的迅速发展拼搏起来。
三、诚信经营是发展的“硬道理”
2001年年初,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陶华碧准备再建一处厂房。她来到区委请求贷款,走出电梯时,一不小心被电梯门挂住了衣服,她一下子跌倒在地。陶华碧爬起来后,两个随行人员以为她要发火,谁知她却说:“你们看,政府也很困难,电梯都这么烂,我们不贷了。”随行人员对她在这一瞬间做出的这个重大决定感到十分惊讶,还以为她是在开玩笑。陶华碧不禁叹了一口气,说:“贷款,就是向政府借钱,给国家添麻烦。真不贷了,我们回去。”这件事,很快就被看到、听到的人“泄露”,传播开了。传来传去,政府官员和许多企业家却并不把这看作笑话,反而说:“‘老干妈’真是通情达理,跟这样最讲感情的人打交道,才放心!”从此,陶华碧和她的公司办起事来,更是通达。因为,“最讲感情”的她又拥有了“诚信”这块金字招牌。
陶华碧从来不使用名片,她的理由是:在全国各地,能吃辣椒的人有几个没吃过“老干妈麻辣酱”呢?“老干妈”不就是最好的名片吗?
如今,“老干妈”公司每天卖出130万瓶麻辣酱,产品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达25亿元。陶华碧这个农村“老太太”的成功,令人佩服;而她的成功“绝招”,更值得我们零售商户学习和借鉴。
重要声明:
本站大部分文章为柴宇球、查修彭、储昭学、叶建艳等原创作品,任何个人和或机构在未经过本人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擅自转载或大段引用于商业用途,不得篡改作者姓名。如有商业用途的目的,请提前联系我们书面授权后方可操作!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方显格局,谢谢!!!